創造力,也作創造性或才思,是一種基於概念工具及精神上技巧的人類精神現象而最終產生。
創造力的概念也許起源很早,但當代心理學對創造力的重視與研究,常歸功於季弗德(Joy Paul Guilford)的研究與倡導。季弗德的智力結構論,將思考歷程區分聚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和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兩個概念。
擴散性思考雖不等同於創造力,但被視為創造力的潛能或創造思考的主要歷程,可用來預測創造性成果或表現。季弗德認為創造力是人類某些特質的組合,這些特質包括:對問題的敏感度、觀念流暢性、觀念新奇性、思考彈性、綜合能力、分析能力、觀念結構的複雜度,以及評鑑能力等。他也認為創造力在統計上是一個連續分佈,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創造力,這些個別差異可以被測量出來。
.......................................................................
智力測驗
旨在衡量人們的抽象能力、學習能力和對新情況的適應能力的一套測驗。
德國心理學家斯特恩(William Stern)首先提出此概念。 後為美國心理學家特曼(Lewis Terman)於比奈-西蒙(Binet-Simon)智力測驗的史丹福修正方案(1916)中予以採用。
.......................................................................
認知學派 系統概念
認知主義又名認知學派,是一種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派的理論相對。認知學派學者認為學習者透過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把各種資料加以儲存及組織,形成知識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其學習理論中,
訊息處理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講的是
- 訊息的構成
- 編碼、解碼;貯存、忘記
合作式學習
基於網路通信的合作式學習是指利用現代電腦網路以及多媒體等技術來建立起合作學習的大環境,再通過小組等形式來組織學生之間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和學習,從而對所學習內容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它的特點是以學生自由選擇自主學習和在線小組或團隊合作學習,自己評價自己的學習成績,把握自己的學習進展和繼續努力的方向,不受時間及地點的約束。
網絡環境下的“合作式學習”模式形成了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創建了一個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充分進行學習以及交流的平台。
資料來源: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3041622.htm&ei=rBuTTZzQIYiycN3arYkH&sa=X&oi=translate&ct=result&resnum=9&ved=0CFQQ7gEwCA&prev=/search%3Fq%3D%25E5%2590%2588%25E4%25BD%259C%25E5%25BC%258F%25E5%25AD%25B8%25E7%25BF%2592%26hl%3Dzh-TW%26rls%3Dcom.microsoft:zh-tw:IE-SearchBox%26rlz%3D1I7SUNC_zh-TW%26prmd%3Divns
.......................................................................
read paper :Evaluation System in e-Learning Through the Knowledge State Analysis Metho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