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研究方法]第八週1103

中央極限定律(Central Limit Theorem)

機率論中討論隨機變量和的分佈以常態分佈極限的一組定理。這組定理是數理統計學和誤差分析的理論基礎,指出了大量隨機變量之和近似服從常態分佈的條件。

多次由母群抽樣的平均數會有一個範圍,抽樣次數少,誤差大,抽樣次數多,平均數較準確。將每次抽樣出的平均數再平均,則會得到較準確的平均數。

由母群抽取樣本大小為N的樣本,如果抽樣的次數夠多時,這些樣本的平均數等於母群的平均數。

樣本平均數的分配為常態分配

樣本的標準差等於母群標準差除以取樣大小的開根號(樣本越大標準誤越小,大數原則(law of large number)。

..................................................................................................

樣本平均數來代表母群平均數(不知)的方法(區間估計)

*以樣本平均數的上下加減1.96個標準誤,將有95%的可能性包刮有母群平均數在內

*以樣本平均數的上下加減2.58個標準誤,將有99%的可能性包刮有母群平均數在內

..................................................................................................

樣本數與誤差的關係

*樣本數低於30時,誤差會極大。


母群的平均數=樣本的平均數+-誤差
                                                    (抽樣比率產生;誤差是有極限的)
樣本的平均數會向母群的平均數集中。


例1:
常態編班時智力測驗智力平均100,如抽測國中某班智力測驗平均數為103,則有可能是
1.實驗班(非 常態編班),或
2.考試分數為常態的誤差(偏態)。
如校長說該班非實驗班,則
第一類型錯誤:是 常態編班,卻說他非 常態編班。
第二類型錯誤:非 常態編班,卻說他是 常態編班。

例2:
以數字1~10抽樣10次,每次抽7個數字
每次抽出之平均數順序6.00 6.57  5.71  5.71  6.29  5.29  6.29  5.71  5.57  4.86
十次之平均數為 5.8
 以數字1~10抽樣10次,每次抽4個數字
每次抽出之平均數順序5.75  6.5  6.75  7   4.75   4.25  7.5  4.5  4.5  4.75
十次之平均數為5.625
以上兩種抽法,與數字1~10的平均數5.5接近,但皆有誤差。

..................................................................................................

假設考驗












第一類型錯誤:拒絕H0時所犯的錯誤,以 α 表示。沒關係說有關係
第二類型錯誤:接受H0時所犯的錯誤。以 β 表示。有關係說沒關係

α又稱「顯著水準」,心理與教育領域常採用.05.01的顯著水準,犯此錯誤較嚴重,且不可原諒。
統計考驗力:拒絕H0,而事實上H0也是錯誤的,以(1-β)表示。

β的求法

*求出βz之間的單位標準誤個數
 *查表
*所得數據+.5000 = β
*統計考驗力(1-β)

單側考驗與雙側考驗

單側考驗:單一方向性問題,通常含有大於、快於、多於、短於、少於……之類的問
 α集中在一側
 α所佔的區域稱為臨界區或稱危險區或稱拒絕區
 所計算的z直落入此區,便拒絕H0
 H0:μ1≦μ2
 H1:μ1>μ2













雙側考驗:只強調差異的假設考驗
α分為兩個區域
相等時,以雙側考驗較難達到顯著水準
SPSS報表為P值法,表示虛無假設為真的狀況下,得到等於或大於此一觀察結果之統計考驗值的概率 P.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